作为海南“十二五”期重点交通建设项目,自2012年5月开工以来,中线高速屯昌至琼中段工程一直备受关注。据记者了解,该项目已进入施工高峰期。截至3月底,路基已完成70%以上,涵洞建设完成60%左右,累计完成投资12亿多元。主要控制性工程加章和辛平两座隧道进展顺利,将分别于今年4月中旬、7月中旬贯通。
首推桥梁“智能张拉”
在屯昌县,由中交一公局负责施工的第一标段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等施工机械,来回穿梭,一派繁忙的景象。在片梁浇筑场,工人们有的在摆布钢筋,有的在给片梁浇水养生。值得一提的是,屯琼高速建设积极推行标准化施工,其中包括工地建设标准化,混凝土、钢筋等集中、统一加工,现场施工符合规范要求,并创下了多个“首次”,如首次推行桥梁“智能张拉”设备,避免人为张拉出现差错的现象,使数据更加准确、标准,确保桥梁的承载能力;建设海南首个标准化操作的高速公路小型构件预制场,其规模和成品在全国高速公路行业都处于领先水平。
“今年以来,海南天气较好,有利于施工,为确保工程进度,我们不断加大机械设备和人力投入,项目施工做到‘人停机不停’,24小时施工作业。”3月26日,在屯琼高速加章隧道施工现场,中线高速屯昌至琼中段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张涛介绍说。屯琼高速全线有加章和辛平两座隧道,是施工难度较大的项目。其中,加章隧道分为左右两幅,左幅406米,目前贯通工程已完成70%左右;右幅403米,已完成约50%,预计今年4月中旬贯通,辛平隧道计划7月中旬贯通。
少占农田少挖山
截至3月底,屯琼高速全线路基工程已完成70%以上,涵洞建设完成60%左右,桥梁建设完成约40%,累计完成投资12亿多元。据海南省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振介绍,屯琼高速沿途有两座隧道,275座桥涵,平均每180米左右就有一座桥涵或通道,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考虑了沿线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出行需求,最大限度地做到以人为本、交通惠民。
“在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由于屯琼高速地处中部山区,从设计伊始,我们就尽可能减少对沿线自然环境的破坏,尽量做到少占农田、少挖山体,少移树木,整个工程无大开大挖现象。”李振说,项目施工基本做到既保护自然环境,又方便周边百姓安全便捷出行。
据了解,屯昌至琼中高速是海南“十二五”期间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是“田”字形高速公路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46公里,其中屯昌县境内24.9公里,琼中县境内21.1公里,采用全封闭、全立交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该路段起点位于屯昌县城以西的加丁水库附近,与已经通车的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终点相接,跨越高朗河、木色湖、大边河,终点在琼中县城附近,总投资34亿元,预计2014年年底建成。通车后屯昌至琼中的行车时间将由现在的1小时10分钟缩短到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