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的火爆带火了快递业,但其中曝露出来的各种乱象也成为投诉热点,屡遭消费者诟病。央视《经济半小时》日前揭露了消费者在邮递快递时所遭遇的“霸王条款”,例如快件丢失后赔偿难、索赔额低等问题。面对快递市场的种种乱象,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迫在眉睫。
快递乱象屡遭诟病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网购成了人们日常购物的主要方式之一,只要坐在电脑前或用手机上网,动动手指就可以实现购物。网购受到热捧的同时,快递物流也已经成为了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与此同时,快递行业暴露出的各种乱象也屡遭诟病,市场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所造成的恶果正逐渐显现。在2012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投诉排行榜上,网络购物和快递分列前两位,可见消费者对网购和快递的不满已经十分严重。另外,在2012年底发布的国内首份《网购快递满意度监测》也显示,目前网购快递的服务整体满意度仅为39.8%;其中,投诉最多的快递公司为申通快递、圆通速递和韵达快运三家。
由于快递行业发展过快,与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的建立比较滞后,一些“霸王条款”使得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快递延误不赔”的条款在个别快递公司的“运输条款与条件”中仍然存在,该条款是典型的不公正格式合同条款。有些快递公司还存在“可不通知寄件人开封查件”的条款,如果消费者寄送的是信函,快递公司擅自拆开查件,就违反了相关法律。还有的快递公司要求消费者“先签字再验货”,这样的霸王行规对消费者的权益是一种侵犯。除此之外,态度恶劣、暴力挑拣、野蛮卸货等,也是令消费者气愤却又难以投诉的热点。
快件中频频夹带危险品,也给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埋下隐患。为了追求收件效率,节约成本,物流企业对寄递物品开箱验货环节的审核较为宽松,各种违禁品在物流公司的收件单上频频出现,不但给违法者可乘之机,也给公共安全埋下了隐患。“广州天河快递爆炸”、“杭州快递包裹爆炸”等事件,都给物流行业敲响了警钟。除了危险品邮寄,违禁品的邮寄也成了快递业潜规则,为了一时的利益,快递公司对邮寄违禁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最终案件的查处时,造成查证寄件人的难度增大。快递行业各种乱象的存在,与监管力度不够严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国家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法律法规对快递业进行规范。
快递单号泄露让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频“裸奔”
快递作为一种上门服务,与物流客户去网点发货提货不一样,快递客户的包裹都是由快递员亲自上门揽收与派送的。所以,快递客户的信息填写相对于物流单要更详细,由此,快递客户的信息安全显得更为重要。一旦客户的快递单号泄漏,就意味着消费者个人的姓名、电话及具体地址将成为“公共资源”。快递公司或快递人员掌握有大量消费者个人信息,为了经济利益,出现快递单号泄漏的现象不乏少数。信息化时代,网购已使消费者的“私人化”信息面临“公共化”危机。
近年来,我们时常会听到个人信息被泄露的事件。媒体也不止一次报道包括申通、圆通、中通在内的多家快递公司单号被泄露且非法出售,并称存在不法分子利用单号伪造包裹诈骗用户的可能,消费者网购单号被放到网上公开售卖,价格从0.4元到2元不等。快递单号遭泄露,导致骗子利用这些信息诈骗消费者的情况不再少数,除此之外,媒体还报道过由于快递单信息泄露最近导致有人假冒快递员作案,实施入室抢劫,女白领被杀害,类似的刑事案件也引起了社会的诸多关注。
一件件由于快递单号泄露导致的恶性事件吹响了客户个人信息保卫战的号角。确保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已成为行业刻不容缓的任务。网购是否还可以让消费者找回安全感?快递还能否给客户最起码的契约与信任?当众多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时,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就成了保护消费者信息安全的必要手段。
快递消费安全需立法护航
快递行业刚刚起步之时,基于希望快递企业发展的原因,行业服务标准的制定最终偏向了快递企业。但是如今全国的快递行业日均业务量的猛增,当时的规则已经不适合再继续沿用。快递企业属于飞速发展的行业,一旦疏于管理,就有可能很大的漏洞。据统计,每天有2000多万件快递包裹在中国大地上被运送投递,一年下来,无论是从快递数量还是价值来看,数据都是惊人的。涉及至少73亿的消费人群,几百亿的巨大市场,上百万的快递从业人员,如果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健全,不仅让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对快递行业的发展更是有害无利。
为了规范快递市场,《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泄露用户信息的快递企业将被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相关法律措施的出台,将对快递市场的用户信息泄漏事件起到一定的规避作用,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也有了更多保障。
快递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自然会偏向于选择提高效率。且大多数物流公司的利润率本来就比较低,如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在收发件时严格检查,势必降低工作效率。因此,法律法规也面临实施难题。要促使快递行业健康发展,不仅仅是监管机构和快递企业的事,消费者个人也应该参与进来,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快递行业沿着健康的方向蓬勃发展。